华谊兄弟面临转型阵痛期 遭遇"小年" 电影板块表现差强人意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15-03-10 点击量:2178

2014年净利润达8.98亿元,同比增长52.12%,正处于“去电影化”转型期的华谊兄弟去年似乎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如果仔细看看便不难发现,利润的主要增长实际是来自抛售一家叫做掌趣科技的公司股票。“去电影化”已令华谊兄弟的电影板块市场份额下降,而正在加码的实景娱乐与互联网娱乐又没那么快收回成本,这家电影起家的明星企业,该如何渡过转型带来的阵痛期?

两年抛售8.9亿元  掌趣股份成业绩稳定剂

公开资料显示,华谊兄弟近两年来共减持套现掌趣科技股份约达8.9亿元,这一举措也对华谊兄弟营业收入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华谊兄弟201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费较上年同期增长179.8%,主要是因为公司利润总额增长和出售所持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取得的投资收益所致。

而类似表述,同样出现在该公司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业绩快报中。2014年华谊兄弟实现营业总收入23.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12%。公司通过抛售掌趣科技股份等方式获得非经常性损益净额3.58亿元。

2010年,华谊兄弟1.5亿元收购掌趣科技22%股权,彼时被认为是进军网游产业的一次落子。

“入股掌趣科技是华谊兄弟一次成功的商业投资。”乐正传媒营销与咨询总监彭侃表示,由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等板块的收益回笼较慢,华谊兄弟借减持掌趣科技维持公司净利润的持续增长,也是一种战略部署。

遭遇“电影小年” 电影板块表现差强人意

彭侃提到的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板块,正是华谊兄弟谋求发展的新方向,而这一调整背后,则是对其赖以发家的电影业务的松懈。

据EBOT艺恩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华谊兄弟发行的电影票房占国产电影全年票房仅7%左右,位列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乐视影业之后。而2013年,华谊兄弟发行的电影总票房超过30亿元,成为当年国内民营电影公司票房冠军,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较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76.42%。

面对电影板块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很多人归结于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战略。对此,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解释道:“电影永远是华谊兄弟最核心的业务,因为它会源源不断地为华谊整体的运转提供内容原动力,这与利润贡献能力没有直接关联。”

其实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战略调整不是减少对电影的投入,而是尽可能地摆脱对电影业务的依赖,着力发展其他板块。彭侃强调:“虽然华谊兄弟整体的盈利能力在提升,但仅看电影业务,华谊兄弟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确实在下降。”

多领域布局 缓解转型阵痛良药

近年来华谊兄弟不断提升在实景娱乐以及互联网娱乐方面的资本投入。去年,华谊兄弟除签约的深圳、苏州等地三个实景娱乐项目外,还计划在四年内建设20个实景娱乐项目,包括电影公社、主题公园、文化旅游等内容。而这些项目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不言而喻。去年5月华谊兄弟拿到深圳坪山三宗地块时共斥资16.38亿元,随后又宣布以2.66亿元投资控股卖座网,布局互联网娱乐。

尽管有声音指出,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全部落地,仅品牌授权费用就能够为华谊兄弟带来20亿元的资金收入。但在彭侃看来,由于华谊兄弟公司自身成立时间较短,无论资本还是行业资源都有待积累,飞速扩张使实景娱乐板块存在较高的风险。以好莱坞为例,电影票房实际上只占各大影业公司总利润的10%,相关版权的开发以及周边产业的发展才是维持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华谊兄弟正在由单纯的影视公司向文化娱乐集团转型。但美国的迪士尼用了70年的时间才在全球建立六家主题乐园”。

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的观点是,无论是传统的影视公司抑或建立文化娱乐集团,电影始终是其发展的基础。

华谊兄弟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去年遭遇“电影小年”之后,华谊兄弟今年要重新强化电影板块。在今年华谊兄弟对外公布的影片中,共有包括徐克执导的电影《狄仁杰3》、王晶导演的《神魔》以及上映12天累计票房达6.4亿元的《天将雄师》等20部影片,数量超过了2014年的14部。但是面对电影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实景文化市场上早已先入为主的万达等对手,华谊兄弟在2015年会如何打拼,不妨期待一下。